首届“同心圆杯”足球赛开幕
本报讯(记者 黄志阳)由北京市委统战部和国奥集团共同主办的第一届“同心圆杯”足球友谊赛,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体育场拉开帷幕。比赛吸引了10支代表队、150余名选手参加。
本项赛事由北京纳通科技集团和北京国安金冠足球事业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旨在通过群众基础广泛的足球运动,丰富统一战线联谊和交流形式,活跃统一战线成员的文化体育生活。首届赛事共有门头沟区体育文化商会足球队、房山永林家居足球队、顺义集美泰风足球队、新阶层凝心队、国奥金冠足球队、市委统战部机关足球队等10支队伍报名参赛。曹限东、周宁等前国脚也加入到参赛队伍中,跟业余足球爱好者们同场竞技。
“同心圆杯”足球赛为九人制,本月4日开赛,利用双休日比赛,25日举行决赛。
(责任编辑:罗伯特)
年轻一代在房山成长,北京女足后继有人
4月13日,良乡体育中心,北京女足U18梯队的队员训练后围成一圈加油。 新京报记者 殷楠 摄
“现在选择这条路,走上半职业了,孩子们就要努力去实现理想。”
4月中旬的一天下午,坐在良乡体育中心体育场的看台上,刘英慢慢述说着对年轻球员的期望。
作为中国女足“铿锵玫瑰”一代的球员,刘英从2006年起走上教练岗位,教练生涯已有16载。如今,她执教的是北京女足U18梯队,昔日叱咤赛场的名将温和地微笑着,带过一拨又一拨的球员后,不知道她是否从中看到过自己年轻时的身影。
梯队的年轻一代在成长中,她们将成为北京女足新的希望。
选 材
一个年龄段,仅四五十人可选
先农坛体校目前共有3支女足球队,除了北京女足一队,还有刘英执教的U18梯队和魏占奎执教的U16梯队,2009-2010年龄段梯队会在不久的未来组建。
目前,3支球队分处3地,为各自的目标努力着:北京女足一队在海口征战女超联赛,U18梯队在北京备战明年的青运会,U16梯队则在广西北海集训。
北京女足梯队有着共同的难题:选材面窄。
“一个年龄段大概能有四五十人可以选择,一支球队需要从中选二三十人。以前北京有6个业余体校,但现在很多业余体校都没了,我们只能在大兴和朝阳体校选材。”刘英叹了口气,“好在两个体校输送的人才质量不错。校园足球普及之后,有更多女孩子开始踢足球了,但家长很难支持女孩子选择专业足球。”
正因选材面的局限性,男足俱乐部从一线队到梯队均采用相同阵型和技战术的做法难以在女足复刻,梯队教练们只能因材施教。这种现象也延伸到成年队,即使是很多女超球队,也没有鲜明的技战术特点,只能根据不同对手制定该场比赛的技战术要求。
然而与外界忧心忡忡的声音不同,从事梯队教练工作多年的刘英对中国女足的发展现状并不持悲观态度,“其实中国女足的体系现在还可以,每个专业队下面都有青少年队。即便是一些没有成年专业队的省区市,也有女足青少年球队,球队的总数并不少。可以说,一个体系里该配套的东西基本都配齐了。”
或许另一个困难是女足青少年球队的比赛少,疫情之前,一支球队每年能参加20场左右的全国比赛。“还是有点少,没有比赛积累,想出成绩是不可能的,球员必须通过比赛才能提高。”刘英说。
梯队队员们在热身训练中拉伸。 新京报记者 殷楠 摄
执 教
教练成多面手,剪辑康复都得会
20多年前的“铿锵玫瑰”们如今散落各处,依然在为中国女足贡献力量,刘英一一数着昔日队友的岗位,“范运杰和王丽萍现在是搭档,她俩带河南女足一线队,白洁在深圳带梯队,浦玮在大学里,赵利红在广州体育学院当领队……大家都在做与足球有关的工作。”
但确实没人像刘英这样带队这么久,16年执教生涯,4年在北京女足一线队当主帅(2014年-2017年),12年扎根青训。从明星球员到教练,她的转型没有遇到丝毫困难,“我享受执教,看着孩子们一天天成长、提高,特别有成就感。真的,不论比赛胜负,我都享受教练这个角色。”
从中国女足金字塔顶端走下,刘英会给孩子们讲看过的风景,让她们对国家队心生向往,以此为目标;她同样会告诉后辈自己走过的弯路,遭遇伤病的原因,尽可能为她们做出预警。
北京女足U18梯队主教练刘英接受新京报记者专访。 新京报记者 殷楠 摄
时光在给足球和从业者带来变化,尽管有中国球员“一代不如一代”的说法,但刘英并不赞同,“现在的孩子一定比我们那时候强,社会在进步、足球在发展,不能用那时候对我们的方式来要求现在的孩子。我们踢球的时候哪有训练录像啊?哪有数据统计啊?哪有剪辑分析啊?我们那时候连核心力量都没听说过,训练经常在土地场,见到一块草场兴奋得不得了。看看现在,数据就可以直观告诉你很多情况,还有体能师、营养师给予帮助。”
刘英感叹,现在的条件太完善了,有时候教这些孩子,她会突然想看看自己十五六岁时踢球的样子,可怎么也想不起来了。“这可能是我唯一的遗憾——看不到自己小时候踢球的样子了。”
新时代的教练要与时俱进,刘英挺得意自己的进步,“队里有摄像机,我会剪辑,以前的教练哪知道剪辑啊?新生代的教练肯定比马指(中国女足国家队原主教练马元安)强啊(笑)。”除了录像剪辑,刘英还在学习各种知识,运动员的基本伤病她都能诊断,并知道如何康复,“这些都是学出来的,我不会躺在以前的荣誉上。”
作为从业者,刘英承认女足寻找赞助确实很困难,不少女超球队甚至从未有过赞助商,因为与投资男足不同,投资女足得到的回报极为有限。“但现在的条件比以前已经好太多了,我挺知足,至于遇到困难,咱们想办法克服它就好了。”
队员们在教练的带领下热身训练。 新京报记者 殷楠 摄
出 路
除了踢职业,更多队员考大学
“时间过得真快啊,就这么一转眼,我们踢球那会儿都是20多年前了。”昔日的“铿锵玫瑰”早已成为中国女足的传奇,只是梯队的孩子们并没有对“传奇在身边”表现出惊喜,刘英说起这个就笑,“她们才十几岁,只是听说过我们当年踢球如何如何,又没有看过我们踢球。这两年身体运动机能下降了,连给她们做示范都少了。”
由于北京市先农坛体校校内场地有限,北京U18女足的驻地并不在学校内,而是在房山。给球队找驻地并不是件轻松事,能同时满足一支球队训练、上课、吃住的合适地方并不多。是的,上课,足球并不是少女们的全部,学习同样是北京女足各支梯队的重要日常。
“孩子们当然得读书!”
刘英加重语气强调,她细数着球队的日程安排,队员们上午学习文化课,下午训练,每天晚上有一个半小时上网课,梯队要给队员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考大学继续深造是先农坛体校的传统,一路从这一传统中走来的刘英深知其中的重要性。一支球队里,能踢出来的孩子凤毛麟角。在北京U18女足的20多名球员中,刘英看好的苗子有六七个,而被老国脚认为未来有可能进国家队的仅有二三人。
北京女足U18梯队合影。新京报记者 殷楠 摄
“其他孩子的出路在哪里?所以我一直告诉孩子们,现在选择这条路,走上半职业后,要为未来考虑了。队员有两个目标,有的想进专业队,有的想上大学,不管哪条路,她们都必须为之努力。”这是刘英一直以来给梯队苗子灌输的理念,从北京女足梯队走出的大部分队员都报考了体育类大学,她有些自豪地举例,“还有去考中医药大学的,将来会向运动康复这方面发展。”
“从事女足运动的出路其实并不窄,尤其先农坛体校和北京女足会为球员考虑得更细致,但很多人不了解这些。”刘英摊开手,有些无奈。
4月的北京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和煦的阳光抚摸着绿茵茵的草地。良乡体育中心的年轻一代在成长中,她们将成为北京女足新的希望。
新京报记者 周萧
编辑 王春秋
校对 翟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