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社饭的做法?
社饭的制作材料:
糯米350克,大米150克,水蒿菜50克,腊猪肉(肥瘦各半)50克,精盐4克,菜籽油25克。
社饭的特色:
色泽白中略呈暗紫,松软略粘,水蒿菜清香爽口。
教您社饭怎么做,如何做社饭
1.将糯米、大米一起淘洗干净,沥去水分,盛入盆内。腊猪肉切成6.6毫米见方的小丁。
2.水蒿菜择去黄叶及老根,用清水洗净。锅内加清水烧开,倒入水蒿菜,用中火煮20分钟,捞出,沥去水分,在案板上剁碎,挤干水分。炒锅内加菜籽油,烧至七成热时,放入水蒿菜炒出香味,盛入碗内。
3.腊肉丁、水蒿菜倒入盛米的盆内,加入精盐拌匀(边拌边放清水50克),分别盛入5个碗内,入笼蒸20分钟取出,用竹筷将米饭翻动(使饭熟后能松散,如饭过硬,可掸入一点温水,再上笼蒸10分钟,取出即成。
社饭的制作要领:
1.水蒿菜煮至柔软略烂为宜;
2.入笼用沸水旺火速蒸。
步骤一 处理食材
腊肉煮社饭一定要用偏肥的肉,首先需要用火烧一下,然后洗尽切片备用,野葱切成段放入盘中备用。
野蒿洗净切成菜沫用纱布裹住然后加水把苦汁挤出。然后一直用水冲洗,一直洗到用水冲没颜色为止。把残渣倒出,用慢火炒制,把野蒿炒干。
步骤二 腊肉的处理
首先把切好的腊肉下锅炒出油,油出得差不多后,再加野葱,继续翻炒均匀,再加炒好的野蒿,
炒到肉七成熟后,就可以出锅装盘备用。
步骤三 大米的处理
现下粳米放入适量的水,煮开后,加入适量糯米,糯米和粳米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放。
等煮到一半时,开锅加入事先炒好的腊肉野蒿菜,加入其中,并拌匀,接着用筷子插入米饭中,多插几个透气孔,让米饭内外受热均匀,然后再加入一定量的油,一定要沿着锅边加进去。
做好后,就盖好盖子,然后等米饭煮熟,就可以吃了
品茶的步骤?
品茶,主要分为以下步骤:温壶,烫杯,装茶,高冲,盖沫,淋顶,洗茶,洗杯,分杯,低斟,奉茶、闻香、品茗。
1.要把水煮沸,煮沸后将水倒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清洁茶具。
2.把茶叶放入紫砂壶中,茶叶的量大约占紫砂壶容积的1/7。
3.将沸水倒入紫砂壶中,使开水有力地冲击茶叶,之后盖沫(将溢出壶顶的泡沫刮去)。
4.将紫砂壶壶盖盖好,用开水向壶盖上淋。即对茶壶进行淋顶。
5.第一壶茶叫做洗茶,不要直接饮用,开水倒入紫砂壶中,迅速地将开水倒出来。以初沏之茶浇冲杯子。称:洗杯。
6.第二壶茶,就可以准备斟茶了,将壶中茶倒入公道杯,为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于茶盘。
7.茶分别倒入闻香杯,茶斟七分满。茶水亦应合好斟完,剩下之余津还需一点一抬头地依次点入四杯之中。四个杯中茶的量,色须均匀相同,方为上等功夫。
方法一
1
方法一
步骤/方式一
第一道:净手和欣赏器具
也就是洗手,喝茶卫生很重要,先引茶入荷,请来宾赏茶,然后是赏具,品茶讲究用景瓷宜陶,景德镇的瓷器或宜兴的紫砂壶为上,这个都是为了喝茶前有个放松心情的准备。
步骤/方式二
第二道:烫杯温壶
就是把茶叶器具都用开水冲洗一次,目的也是为了卫生清洁,同时给茶具预热,这样出来的茶的味道更香,将沸水倾入紫砂壶、公道杯、闻香杯、品茗杯中,也有朋友说这叫洁具提温。
步骤/方式三
第三道:乌龙入宫把茶叶放到器具里,也就是放茶到茶壶里,名字叫的好听,程序简单,表演可以适当加入花式,更具有茶韵。
步骤/方式四
第四道:洗茶
将沸水倒入壶中,让水和茶叶适当接触,然后又迅速倒出。目的是为了把茶叶表面的不清洁物质去掉,还有就是把没炒制好的茶叶过滤掉。
步骤/方式五
第五道:冲泡
把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过程中壶嘴“点头”三次,别一次把壶倒满,茶道的程序其实也只是好看而已,只有这步才是平时大家常用的,表演上有所谓“凤凰三点头”,向客人示敬。
步骤/方式六
第六道:春风拂面
完全是表现技巧美观需求,水要高出壶口,用壶盖拂去茶末儿,把浮在上面的茶叶去掉,为的是只喝茶水不要让上面浮的茶叶到口中。
步骤/方式七
第七道:封壶
盖上壶盖,保存茶壶里茶叶冲泡出来的香气,用沸水遍浇壶身也是这个目的。
步骤/方式八
第八道:分杯
准备喝茶开始的步骤,用茶夹将闻香杯、品茗杯分组,放在茶托上,方便加茶。
步骤/方式九
第九道:玉液回壶
轻轻将壶中茶水倒入公道杯,使每个人都能品到色、香、味一致的茶。给人精神上的享受和感官上的刺激,简单点说就是给客人每人一杯茶。
步骤/方式十
第十道:分壶
然后将茶汤分别倒入每个客人的闻香杯,茶道的程序茶斟七分满,表示对客人的尊敬。
步骤/方式十一
第十一道:奉茶
把杯子双手送到客人面前注意倒茶礼仪,以茶奉客是中国古代礼仪之本。
步骤/方式十二
第十二道:闻香
这个是客人开始独自感悟的步骤,客人将茶汤倒入品茶杯,轻嗅闻香杯中的余香,最好能有陶醉状,表示对主人茶的欣赏和赞叹。
步骤/方式十三
第十三道:品茗
现在终于可以喝茶了,客人用三指取品茗杯,分三口轻啜慢饮,然后放下,可以在谈话交流期间继续如此,显示茶在交流中的地位和必不可少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