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突尼斯:不太一样的穆斯林国家,面积小人口少物价低
突尼斯是个不太寻常的穆斯林国家,虽然面积小(16.3万平方公里)人口少(1200万),但每年接待的外国游客基本都在500万以上。
突尼斯向导略带“凡尔赛”地说:作为非洲最北端的国家,濒临地中海、法国殖民史、农产品丰富、8个世界遗产等等特点,都是突尼斯备受游客青睐的原因。更关键的是物价十分平稳,比邻国阿尔及利亚和“网红”摩洛哥都要低。
为了增加可信度,向导拿出突尼斯政府每年更新的“外国游客消费指导价”,一边拉着我去了三个市场求证。
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详细又贴心的指导价,虽然比当地人的实际消费略高,但游客手握这份表格,被宰时就有了更多的底气去取证投诉,也难怪突尼斯旅游收入逐年递增。
以指导价来看,只有水果和酒类等少部分商品的价格比中国略高,其余多数都比中国三四线城市还要低,例如普通餐厅人均17元人民币、1升牛奶3元、12个鸡蛋7.2元、一斤牛肉33元等等,1升5元的汽油不算很便宜,但出租车起步价是真的低到谷底,3英里内(接近5公里)只收1.2元,超出后每英里(1.6公里)3.5元。
比较意外的是,市中心的85平米公寓月租只要1600元左右,CBD外的公寓每月只要1200元,为什么房租会这么低?
向导给出的理由是:突尼斯有数万家酒店民宿,哪怕沙漠里的游牧旅馆也有上千家,再加上房价严控多年,如今市中心每平米售价约800美元(5800元),偏远些的郊区房价一直没超过600美元。房价高不了,民宿又多如牛毛,市区房租自然也高不到哪儿去,市郊小镇的房租更低,这也是突尼斯颇受欧美背包客青睐的主要原因,预算不足的年轻游客通常会选择租房。
突尼斯的麦地那老城,官方宣传口号是“伟大的伊斯兰古城”,共拥有700多座宫殿、清真寺、陵墓、喷泉等历史古迹。但实际上,阿拉伯语中的“麦地那”不仅代表城镇,也有露天集市的含义,且突尼斯在过去千年里一直是欧非两洲的贸易重镇,更多历史学家偏向于将突尼斯麦地那解读为后者,因为现在的麦地那仍然遍地是集市。
从每日清晨3点开始,周边村镇的农户就会赶往老城上百个集市,集市没有摊位费,农产品也不用缴税,但必须在早上7点前离开老城,这就是麦地那的早市,价格便宜又新鲜,当季收获什么就卖什么,五花八门什么都有,通常价格比商超会低60%左右。
错过早市的话,那就只能选择老城的“东、南、西、北”四大市场,东区市场以干货为主,常见商品以果干和香料为主,例如椰枣、橄榄、开心果,以及穆斯林菜肴常见的豆蔻、肉桂、藏红花、麝香等等。
南区市场主营果蔬,通常是堆成两米高的“菜垛”,摊主就站在边上,价格牌放在菜垛上,买家自己挑选、自己用袋子装,然后放在码称上称重,摊主全程不碰袋子,只管称重收钱。
北区市场又名“美食街”,街头到街尾大概3000米距离,全部是非洲各种有名的美食(面点居多),其中还有土耳其面包和法式面包的融合版,塔吉克烤饼的制作方式也被改良成先过油再烤,各种叫不出名字的小吃,实惠又管饱,不仅外来游客喜欢,当地懒得做饭的人也把这里当成厨房,溜达百十来米就能吃饱,人均十元足矣。
西区市场只卖海鲜,由于五六个码头都属于西区,再加上地中海有严格的捕捞季节与地点限制,突尼斯渔船只能轮流出海捕鱼,每艘船的靠岸码头各不一样,所以得通过当地人才知道哪个码头能买到最便宜、最新鲜的海货。
一直以为突尼斯橄榄和石榴很出名,但这些年最出名的是突尼斯兰花蟹,旺季一大筐只要20美元就能连框打包打走。为了方便游客,每个码头都有一间很大的食堂厨房,游客自带海鲜和食材再付费烹饪(海鲜计重收费,1磅0.3美元),厨师水平谈不上好,但基本的口味还过得去。切记要提前沟通好烹饪方式,否则会一大锅给你炖了,比如我们这次的意面+西红柿+辣椒+蛤蜊大杂烩,还好没把兰花蟹跟海鱼也扔进去煮。
国菜-库斯库斯
甜品鹰嘴豆奶酪
整体来说,突尼斯的美食风味比较多元,讲究色彩搭配、口味浓郁,带有很明显的地中海味道和柏柏尔美食风格,值得推荐的有突尼斯国菜库斯库斯,有荤素和肉鱼等等区别,底下是肉鱼,上面是蒸熟的粗麦粉,再搭配鹰嘴豆、胡萝卜/海鲜酱食用,当地人喜欢搭配鹰嘴豆奶酪共食。
入夜后最常见的小吃是迷你披萨,底下一层薄面饼,上面放大虾、烤肠、鱼块或肉饼,烘烤出炉瞬间香飘百米,主要方便外来游客,每份也就1-2美元。据说当地家家户户都会做枣糕,只是步骤繁琐且口味单一,如今有专门的老店以每磅0.5美元的价格出售,口味大概有酸梅、橄榄、青汁、茴香、红豆等等十五六种之多,当作解腻零食还是很不错的。
除此之外,突尼斯市区还有很多“环城市场”,史书《马格布里三千年》有载:传说在两千多年前,突尼斯所在的古国迦太基就提出了“前商后住”的建筑格局。
所有房屋在修建之初就考虑到后期的经商需求,设计成前面是商铺、后面是居所,哪怕暂时没有道路和街道也得这么建房。久而久之,突尼斯就有了数万条环绕式的街道,相互之间通过无数小门小道相连,两面都是大小不一的商铺,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迷路。
与统一出租和管理的经营模式不同,突尼斯的街道商铺大部分都是自营的(出租手续特别繁琐,要求还很多,自营税收减半),所以商品价格也只是在成本上再加个5-10%,生活成本相对邻国要低很多。
“捕鱼业是突尼斯民间的主要收入渠道,大约有200万人与捕鱼业息息相关,占比全国人口的六分之一”,向导指着老城入海口说:“这些小船在捕鱼季出海,休渔季或恶劣天气时稍微改装就是游船,平均收入在非洲国家里应该算得上最高。”
为了获得地中海贸易圈的认可,突尼斯从上个世纪80年代就严格执行与海洋捕捞有关的条例,环保清洁也做得相对完善,部分条令甚至照搬欧盟标准执行,也难怪街道海滩都挺干净,并没有其他非洲国家那么杂乱无章。
首都圈以外的最大民间收入以橄榄种植为代表(全国人均种植4株),石榴、葡萄、椰枣等高价值作物为辅,限于土地和水源紧张,这些作物的产量相对固定,很难再扩大种植面积。
另一个收入来源居然是源自苏美尔人的陶瓷工艺,在过去两千多年里,突尼斯陶瓷艺人将罗马的马赛克工艺和中国的釉饰工艺相融合,才有了如今别具一格的“突尼斯陶瓷”,被联合国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按照当地制陶师的说法,突尼斯陶瓷产业形成于迦太基时代,距今约有2600年历史,比较典型的标志物就是用来装运橄榄油合葡萄酒的双耳瓶。
沿着老城去海边的路上看到一个大垃圾场,场边有几个妇女带着孩子在垃圾中翻捡易拉罐和塑料瓶。向导说这些女人多半是主动离异后,生活难以为继才去捡垃圾。一开始我还不以为然,几分钟后才反应过来:阿拉伯国家的女性,可以主动离婚?
事实证明,突尼斯是全球唯一一个女性可以自主选择结婚与离婚的穆斯林国家,也是阿拉伯世界唯一规定一夫只能一妻的国家(也是唯一一个合法设有红灯区的穆斯林国家),女性可以继承遗产,平时也可以独自上街交友,甚至饮酒。
经过允许,我们跟着其中一名妇女来到垃圾收购站,目睹这名母亲将当天捡来的两袋垃圾卖给商人,收益是21.5第纳尔,约等于47元人民币,足够母子二人的一天伙食费了。
下一篇讲述突尼斯的8大世界遗产和主要游览区。
突尼斯:又小又穷的北非国家,却是“阿拉伯之春”发源地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对很多人而言,“阿拉伯之春”一词不管是看起来还是听起来,似乎都充满着希望与美好。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春天”却堪比潘多拉魔盒,导致阿拉伯地区至今内战不断、局势动荡不安,从叙利亚到利比亚,从也门内战到卡塔尔与多国断交,西非和北非地区的局面也日趋紧张,战争阴云持续笼罩在。
▲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市
说起来,这一切都要源自于一个北非小国——突尼斯共和国。突尼斯位于非洲大陆最北端,北部和东部面临地中海,隔突尼斯海峡与意大利的西西里岛相望,扼地中海东西航运的要冲,东南与利比亚为邻,西与阿尔及利亚接壤。突尼斯虽然国土面积仅有16万平方公里,却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集中了海滩、沙漠、山林和古文明的国家之一。突尼斯地处地中海地区的中央,拥有长达1300公里的海岸线。就常理而言,突尼斯应该是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然而由于突尼斯被利比亚和阿尔及利亚这两个地区大国夹在中间,发展受限,再加上人口众多,因此在阿拉伯地区国家中属于垫底水平,人均GDP仅为3446.61美元(2018年数据)。
▲突尼斯地图
由于突尼斯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没有突出表现,因此长期鲜为人知。不过在这场对阿拉伯地区影响巨大的“阿拉伯之春”革命爆发后,人们渐渐将目光投向了这个鲜为人知的国家,而突尼斯的命运也因此急转直下。2010年12月17日,突尼斯南部地区西迪布吉德一名26岁的街头小贩遭到城市警察的粗暴对待,该青年本是研究生毕业,因为经济不景气无法找到工作,在家庭经济的重担下才被迫做起小贩。在遭到城市警察粗暴对待后,该青年自焚抗议,因伤势太重,不治身亡。这名青年的过世,不仅引发了突尼斯人的广泛同情,也激起了突尼斯人长期以来潜藏的对失业率高涨、物价上涨以及政府腐败行为的滔天怒火。
▲依然保持游牧传统的突尼斯人
此事件后,当地居民与突尼斯国民卫兵队发生冲突,进而蔓延到全国多处,形成全国大范围内的大规模社会骚乱,并造成多人伤亡。随着事件愈演愈烈,在小贩自焚后的第29天,突尼斯总统扎因·阿比丁·本·阿里黯然下台,不得不放弃自己统治了23年的国家,在2011年1月14日深夜飞往沙特。虽然阿里的下台看起来为此事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然而这场“茉莉花革命”(突尼斯国花为茉莉花)之后,突尼斯人仍未走出对国家未来未知的恐慌,囤积粮食和日用品的现象仍然比比皆是,正所谓“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与此同时,同样受到“茉莉花革命”影响的还有阿拉伯地区的其他国家,整个中东地区以及其他伊斯兰教国家的领导人都密切地关注着突尼斯局势,担心“茉莉花革命”是否会成为整个地区变革的号角。
▲扎因·阿比丁·本·阿里旧照
在所谓的“民主自由”的口号下,突尼斯“茉莉花革命”在北非和中东的阿拉伯国家中蔓延,在阿拉伯地区掀起涟漪效应,多个国家的民众纷纷走上街头,抗议独裁、贪腐并要求民主。在辞职后,利比亚的独裁者卡扎菲惨死街头,叙利亚深陷内战,政权风雨飘摇。虽然这些国家在经历革命之后,迎来了西方政客所鼓吹的自由,然而革命就像是一个潘多拉魔盒,这场浩浩荡荡的革命带来的损失是永远也无法估量的。
▲突尼斯街头乱象
反观“阿拉伯之春”的起源地——突尼斯,在终结强权统治后,长期陷入无止境的内乱中,整个国家的发展几乎陷入“休眠”状态,百业废弛,失业率和犯罪率不减反增,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更为严重的是,在长期混乱下,突尼斯国内被恐怖组织渗透,民众安全受到空前的威胁。甚至现在有越来越多的民众开始怀念本·阿里的统治时代,遗憾的是“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
参考资料:
《列国志:突尼斯》《“茉莉花革命”缘起民怨和争权》